國家重磅規劃出爐,青島被確定為“重點樞紐口岸”!
來源:青島新聞網時間:2021-09-22
口岸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門戶、經貿往來的橋梁、國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展示形象的窗口。
青島是我國沿黃流域和環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為服務國家對外開放貢獻了重要力量。隨著一系列國家戰略的疊加,青島在國家口岸布局中的“位置感”進一步增強。
9月16日,海關總署舉行例行記者通報會,圍繞《國家“十四五”口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就“十四五”期間口岸發展方向、重點工作、配套措施等相關情況進行介紹。
《規劃》提出的目標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口岸布局合理、設施設備先進、建設集約高效、運行安全便利、服務完備優質、管理規范協調、危機應對快速有效、口岸經濟協調發展的中國特色國際一流現代化口岸。
《規劃》多次提到青島,對青島在國家口岸布局中的角色和定位進行了明確——
在海運口岸布局中,把青島作為國家五大口岸集群之一的環渤海四大主要口岸之一,定位是主要服務于我國北方沿海和內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在航空口岸布局中,把青島列為全國29個區域樞紐之一;
在重點樞紐口岸示范工程中,提出推進青島等水運口岸建設,明確把青島列為全國11個水運口岸項目之一。
青島因海而生,因港而興,對外開放是青島最大的優勢和特色,而口岸則是青島對外開放的門戶和載體。建設高能級、高水平的口岸,關乎青島未來發展大局。
相較于上一個五年規劃,青島在國家口岸建設布局中的角色有所增強、地位有所提高,這是重要利好,一定要抓住用好,為開放發展提供強大助力。
1、口岸:門戶、橋梁、屏障、窗口
口岸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門戶,是國家主權的象征,是對外貿易和交流的主要通道,更是物流、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匯聚地。
在國家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口岸發揮了重要作用?!笆濉蹦?全國經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口岸達到313個。沿海地區基本形成環渤海、長三角、東南沿海、珠三角以及西南沿海規?;?、專業化、現代化口岸聚集區。沿邊地區基本形成面向東北亞、中亞和東南亞開放的口岸聚集帶。內陸地區口岸樞紐作用日趨明顯,成為連接內陸與沿海、沿邊國際貿易通道的重要節點。
全國口岸進出口貨運量221.9億噸,進出口貨值146.37萬億元,出入境人員26.27億人次,出入境交通運輸工具1.47億輛(架、列、艘)次。
全國口岸深化“放管服”改革,我國口岸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逐年提升,“跨境貿易”指標全球排名由2017年第97位大幅提高到2019年第56位,其中在進出口均為海運方式的經濟體中排名全球第7位,為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2020年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青島市榮獲全國營商環境評價跨境貿易指標標桿城市,這是繼2020年底榮獲“中國十大海運集裝箱口岸營商環境測評”第2名之后取得的又一佳績。
“十四五”時期,口岸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中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口岸存在諸多短板與不足,比如,通行便利化水平仍有提升空間,建設和運行效能有待進一步提升,經濟輻射帶動作用需進一步培育,等等。
《國家“十四五”口岸發展規劃》對“十四五”時期口岸高質量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總體安排,是指導“十四五”時期我國口岸領域發展、布局重大工程項目、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制定相關政策的綱領性文件。
青島是我國沿黃流域和環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目前,擁有青島港口岸、董家口港口岸和青島空港口岸三個國家一類口岸,另有青島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等多個功能區。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上合示范區獲批建設,為青島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創造了重大機遇。
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疊加的國家戰略機遇,是青島開放發展的底氣所在,也是青島此番在國家口岸布局中位置愈發顯要的原因所在。
2、海運口岸:環渤海四大主要口岸之一
全球五分之四的貨物貿易是通過海運實現的。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的形勢下,海運口岸在全球經濟中的關鍵作用和對全球物流系統的重要節點作用更加突顯。
在海運口岸布局上,《規劃》提出要進一步優化整合口岸資源,深入推進環渤海、長三角、東南沿海、粵港澳大灣區、西南沿海五大口岸集群一體化融合發展,加快大通關一體化建設,進一步提升我國重點樞紐海運口岸參與國際競爭和服務腹地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其中,環渤海區域海運口岸的定位是主要服務于我國北方沿海和內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布局“主要口岸”“區域性口岸”。其中,“主要口岸”包括大連、天津、秦皇島、青島;“區域性口岸”包括營口、唐山、煙臺、日照。
沿海,是青島最大的優勢和特色。由此而生的海運口岸,是青島對外開放的最大底氣所在。
青島是我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主要節點”雙定位城市、“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所在城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和港口門戶城市。在新發展格局中,青島既是內外循環的“雙節點”城市,又是國內南北、東西大循環的“雙節點”城市。
目前,青島港口“一灣兩翼”布局加速構建,前灣港區成為國內最大集裝箱碼頭群之一,建成投產亞洲首個全自動化無人碼頭。港口生產泊位達到114個,集裝箱航線達到178條,數量和密度穩居我國北方港口第一位。
雖然受到疫情沖擊,但實現了逆勢增長。今年上半年,青島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87億噸,同比增長9.3%;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166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2.7%。貨物吞吐量位居全國沿海港口第四位,集裝箱吞吐量保持全國沿海港口第五位,外貿吞吐量保持全國沿海港口第二位、中國北方港口第一位,行業影響力進一步增強,樞紐地位進一步提升。
口岸功能進一步增強。青島港前8個月新增20條集裝箱航線,其中16條為外貿線;7條為東南亞線,3條為俄羅斯遠東線,其余包括歐洲線、韓國線、美東線、美西線和印巴線等。有力支撐了青島對這些貿易市場進出口額的快速增長。
正是基于上述特色和優勢,青島被列為“主要口岸”行列。但也要看到,青島海運口岸距離一流口岸還有不小的差距。就目前而言,青島港口業務增長主要依靠周邊腹地,本地臨港產業集群規模不大水平不高,港口公用基礎設施建設還需加速,港口總體供給能力有待進一步優化提升,參與國際競爭和服務腹地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有待提升。
3、航空口岸:全國29個區域樞紐之一
當前,航空運輸是世界上最高效、最主要的運輸方式。機場已成為帶動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將吸引更多的全球資源要素集聚,在更大范圍內形成輻射帶動能力。
中國民用航空局日前發布的《2020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境內運輸機場(不含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241個,其中,4F級機場13個;共有定期航班航線5581條,國內航線4686條,其中,港澳臺航線94條,國際航線895條;定期航班國內通航城市(或地區)237個(不含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我國航空公司國際定期航班通航62個國家的153個城市。
在航空口岸布局上,《規劃》提出,打造與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相匹配的布局合理、功能互補、協調高效的航空口岸體系,構建更加符合新發展格局、“一帶一路”建設需要的國際航線網絡布局。支持國際樞紐口岸和區域樞紐口岸做大做強,推動關閉客運量長期不達標航空口岸,鼓勵非樞紐口岸優化整合航線。
布局了“國際樞紐”10個,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區域樞紐”29個,包括天津、杭州、南京、青島等。
相較于“海上”,青島在“空中”的優勢一直不明顯,甚至一度是短板。所幸,隨著8月12日青島膠東國際機場的轉場運營,青島空港硬件實力一下子站到了全國前排。
這座煥然一新的新機場、新國門,不僅開啟了青島航空產業迭代升級的發展新篇章,更打開了這座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面向未來的全新想象空間,將承載青島開放大勢,重塑青島國際化發展格局。
當然,硬件的改善提升只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土?、物流、信息流等不會自然而然地到來,在硬件級別提升的同時,還要提升理念和認知,升級管理服務水平,建立與“大機場”相匹配的“軟實力”,以達到“軟硬兼施”、協同發展的態勢。
一座機場可以成就一座城市。有了大機場,青島也應有大視野、大格局,在大機場的語境下,謀劃大開放,增強和提升在更大范圍內配置資源的水平和能力,謀求城市大發展。
兼具大海港口岸、大機場口岸的城市屈指可數,這是青島得天獨厚的優勢所在,一定要用足,用好,為城市插上高飛遠飛的“雙翼”。
作者|觀象君
- 釉色清風09-18 14:00
- 學神在刷難題,學霸在刷作業,學渣在刷動態!
- 回復 0
- ${item.minfo.userid}${item.time}
- ${item.content}
- 回復 ${item.agree}